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此一时代已实行传子制度,而非传贤制度。
其彰也,是为心之精爽。实际上,先秦的墨家比较重视方法的问题,他们对于自己学派的言说方式做了明确的交待,提出了言有三表的方法论,并真切地体现在现存的《墨子》一书之中。
就语言学而言,戴震提出了明确但比较朴素的语言哲学纲领,如他说:经之至者道也,所以明道者其词也,所以成词者字也。人文实证的方法,作为一种方法论,可以称之为人文实证主义。不知鸟兽虫鱼草木之状类名号,则比兴之意乖。类似的说法,如杜道坚所言的汉老子魏晋老子等,都说明了经典解释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问题。以理气范畴为例,在程朱理学中,理气范畴中的理是体是本,气是现象(用、末)。
一般而言,六经注我被视为主观的研究方法,而我注六经则被视为客观的方法。说得不对或不妥的地方,亦请大家批评。吾人讲述古人之说,只能就其本人之一套讲其本人之一套。
下面一段,即说明太极为理。二程认为,神是运动的内在推动者。这种思维是从希腊哲学而来的,希腊哲学如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哲学就是探求本原、元素。贺麟的这个比较也是有启发性的。
当然,贺麟所说的这个意义上的动静,虽然有其道理,却是朱子哲学中所没有讲的,朱子所说的理有动静有他自己的解释。(《语类》卷一页二七)惟其理有许多,故物有许多。
三 贺麟接着写道: 至周子所谓神,具有宇宙论上特殊意义,所谓神妙万物,鬼归也,神往也,是也,似不可认为与太极无关,而另释之为宇宙精神。7陈润成、李欣荣编:《张荫麟全集》下卷,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13年,第1494页。而理的动静不是时空中的运动,是显与隐之意,是实现与不实现之意,并不是说理有时空的运动。此自伊川发之,朱子成之,濂溪之时代尚未及此也。
是泛神的神秘主义的宇宙观,而非希腊的物理学。则进而认理为太极,认太极为理,乃极自然的趋势。所谓气之载理,理之乘机,如是而已。朱子却不然,他一方面认太极为整个宇宙的原理,一方面又认太极为宇宙任何部分的原理。
又如仁之表现于尧舜,仁之动也,仁之不见于桀纣,仁之静也。盖太极是理,形而上者。
贤不动,慧不动,诚然。但他指出朱子以太极为理,由此造成的对太极动静的诠释的困难是确实存在的,如朱子门人就对此提出过疑难。
所以说,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,在天地言,则天地中有太极,在万物言,则万物中各有太极。张荫麟从古希腊米利都哲学家的本原、元素说,比较地理解中国古代气论哲学也是有意义的。以泛神论来比较地理解中国哲学某些体系,即使今天我们不认同此说,也仍值得关注和思考。贺麟的分析较张荫麟更为细致深入,其文略曰: 寄来《宋儒太极说之转变》一文,我已细读过。几年后,冯友兰在《中国哲学史》的下册朱熹部分,除了吸取希腊哲学形式与材料、新实在论超时空的潜存外,也完全吸收了贺麟的逻辑上在先这一分析。若谓周子之太极,纯是物理的气而绝非理,朱子的太极则纯是形上之理,朱子强以己意傅会在周说上,反使周说晦而难解,是则不唯厚诬朱子,且亦不能说明从周到朱之线索矣。
这绝对观念具于宇宙历史全部,而不具于其一部分。阳变阴合,而生水火木金土。
谓理有动静之态,故气有动静,不可也。这是朱子与黑格尔不同的第一点。
他承认朱子讲理气论是有所见,用理解释太极也无可厚非,但批评朱子以自己的太极说解说《太极图说》。就字面考证,此说或甚是。
冯先生在《太极图说》与《通书》一节中引《通书》二气五行化生万物,五殊二实,二本则一,是万为一,一实万分的话,以为《通书》此节题理性命章,则所谓一者,即理也,亦即太极也。且周子《通书》及《太极图说》,目的在为道德修养奠理论基础,为希贤希圣希天指形上门径。所谓二气五行之所从出,是指太极是构成二气的元素。(同上卷三页二十三) 论万物之一原,则理同而气异,观万物之异体,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。
但须知,安知周朱太极或理有动静之说,不是有似亚理斯多德不动之推动者之动静乎?亚氏之神,就其为Unmoved言,静也,就其为Mover言,动也。黑格尔以为宇宙的全部历史是绝对观念的展现。
盖凡动必有所自有所之。)太极只是理,理不可以动静言。
静而无静,即于静中有动也。注释 1张荫麟:《宋儒太极说之转变》,《新动向》第1卷第2期,1938年l月。
今朱子释太极为理,谓理有动静,则滞碍而不能自圆,是朱子愈解愈坏,陷入困难。(3)就价值而论,理无形,故公而无不善,气有清浊纯杂之殊,故私而或不善。盖理,就其本身之定义,不可以动静言。而其动其静,则必有所以动静之理焉,是则所谓‘太极者也。
朱子有时说理具于心中,这并不与理寓于气之说冲突,因为朱子所谓心,并不是西洋哲学史上与物相对抗的心,只是气之清轻而为理所寓者而已。与特殊事物相对的理能够动,而且是动同时又非动,是静同时又非静,这在下愚观之,简直匪夷所思,除留待请教张天师外,再无别法。
不然,便是整个的失败。因斯多噶及布鲁诺(Bruno)皆泛神论者。
形上形下之分,乃中国哲学中至高至精之造诣。张荫麟这个文章是在美国留学时所写,其中提出了几点值得注意的见解。